农业技术助力中低产田地力及产能双提升
字体:大 中 小 |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 视力保护色: |
2024年9月8日,贵州大学何腾兵教授,冯跃华教授率领课题组到黄平县旧州镇平西坝村开展 “贵州典型中低产稻田地力与产能提升技术示范及推广应用”水稻示范区测产验收。黔东南州农业农村局、黔东南州农业科学院有关专家,黄平县旧州镇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陈定刚高级农艺师、技术人员吴名军全程陪同测产验收。
今年示范区籽粒真重,拿都拿不动了!施了有机肥和合理密植,真不一样!在测产现场,帮忙脱粒的村民陈春分表示,明年自家的水稻也要科学种植。
课题组在平西坝村建立相对连片面积600亩的典型中低产稻田产能提升技术核心示范区,在贵州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贵州省水稻研究所等单位专家组的指导下,随机抽取4个地块进行测产验收。现场测量地块面积、水稻株行距、穗数、穗粒数等,详细记录田间数据。经实地测产结果表明:“合理密植+基施有机肥+变量施氮”的绿色高产综合调控增效模式平均亩产为777.76 kg,比常规模式增产24.44%;“合理密植+基施有机肥”的绿色高产综合调控增效模式平均亩产为752.58 kg,比常规模式增产20.41%,达到产能提升20%的目标,可为项目成果的技术示范及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据悉,贵州典型中低产稻田地力与产能提升技术示范及推广应用属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云贵高原坡耕地和中低产田产能提升综合技术模式与应用项目子课题。该课题持续到2026年10月,将构建水稻绿色高产增产增效技术1-3 套以上,建立千亩核心示范区1 个,推广应用120 万亩,产量提高20%,累计增产0.6 亿公斤,大幅提升中低产田产能。
对于此次测产结果,该课题负责人表示,在课题组专家和各级农技人员的努力下,今年实施的课题达到预期效果,并把水稻先进绿色增产技术送到生产第一线,帮助农户提高了种植水平,为保障粮食安全做出了积极贡献。下一步,课题团队将紧密与农户、合作社合作,通过技术培训等方式实现大幅提升中低产田产能的目标。
分享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