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 :
个人中心| 无障碍 | 适老版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农技人员创新创业行动

黔东南州天麻产业发展成效显著


字体: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视力保护色:

近年来,黔东南州委、州政府抢抓国家、省政策机遇,坚持牢牢守住生态和发展两条底线,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重要指示,围绕“单品规模化突破、提质量、强龙头、创品牌、带农户、促增收”工作目标,扎实推进黔东南州天麻产业高质量发展,使得全州天麻产业取得突破性发展,成为全州最具特色的优势产业之一。

(一)天麻产业发展迅猛。2022年黔东南州人民政府工作报告,特别提出重点推进天麻、石斛、黄精等单品规模化突破。目前,我州林下天麻发展势头迅猛,天麻总种植面积8.04万亩,较去年增长了12.0%,全省第二。2021年第五批国家林下经济示范基地,贵州省共8个,其中中药材基地5个,我州中药材基地占3个(两个为天麻基地)。2021-2022年,新增省级天麻“定制药园”5家,面积3.02万亩。2022年第二届中国(贵州)天麻节,在我州黎平、雷山设分会场,成为唯一同时举办两个分会场活动的市州。建成3个上万亩省级天麻重点县。

(二)建成一批规范化基地。一方面依托雷山县世章天麻发展有限公司、黎平青江农业开发有限公司、镇远县黔康源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贵州闲草堂医药科技有限公司等建设天麻“两菌一种”良种繁育基地。目前,全州建设天麻种子种苗基地13个,面积1.3万亩。组织推进黎平天麻省级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建设,培育壮大一批“育繁推”一体化种子种苗头企业。另一方面以实施国家储备林建设为抓手,加快推进“森林(国家储备林)+林下经济”融合发展模式,成立黔东南州农村产业革命中药材产业天麻专家组,强化技术培训,切实提高天麻产业品质认可度和市场占有率,修订《地理标志产品  雷山乌杆天麻》《地理标志产品 雷山乌杆天麻林下种植技术规程》等,大力推广林下标准化规范化基地建设。目前,建成200亩以上的天麻规模化种植示范基地27个,面积5.92万亩。

(三)多元发展逐步显现。一是挖掘天麻在食用、保健、医用、日化等领域上的独特应用价值,开发一批营养均衡、老少适宜、养生保健的食疗产品,打造一批品种更丰富、样式更新颖美观、保健功效更明确的新型精深加工产品,提高产品附加值,延伸产业发展链条。做好“食药同源”试点企业和试点产品服务工作。目前,我州获得天麻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物质管理试点生产企业4家,开发有天麻蜜片、天麻粉、天麻面条、天麻酒等相关产品。二是收集整理文化素材,挖掘丰富品牌内涵,鼓励支持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对天麻产业开展原产地保护、产品商标注册,地理标识保护以及知名品牌创建,以现有的“雷山乌杆天麻”地理标志为基础,整合品牌效应,合力打造“贵天麻”品牌。培育了企业自主品牌“闲草堂”、“黔康源”、“世章天麻”等。三是加强关键技术科技攻关,重点解决天麻“麻种-萌发菌-蜜环菌”品种配套、鲜天麻全年保鲜、天麻掩味等技术瓶颈。如镇远县黔康源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获得天麻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1项、天麻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5项,共注册商标8枚,获得国家级星创天地、省级星创天地、贵州省天麻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理事单位、镇远县青年创业孵化基地、州级示范网店、州级“十佳”电商网店、州级扶贫龙头企业等荣誉称号。四是依托黔东南国家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建设,推进种植基地乡村旅游、文化推广、生态建设、健康养生、药膳餐饮等产业纵深融合发展,开发具有地域特色的天麻旅游产品和线路,推进种植基地乡村旅游、文化推广、生态建设、健康养生、药膳餐饮等产业纵深融合发展,构建“天麻+”融合发展的新业态。如黎平县九潮万宝山天麻基地以农民丰收节为契机,举办了庆祝2021年农民丰收节·黎平县万宝山天麻基地采挖带货活动,邀请贵州各地旅行社导游到基地先行体验采挖。导游通过现场直播和发微信朋友圈的方式,分享采挖感受,展示丰收场景,对“天麻”进行现场推介,线上带货,以实际行动助力黎平县天麻宣传推广。2022年1月14日,镇远县天麻种植加工厂负责人许乃红被中央电视台CCTV2财经频道《消费主张》报道宣传,依托电子商务平台打造“新农人”,带动12乡镇种植天麻,年产量150万斤,产值3千万元,解决2万多人就业。

(四)有效带动就业增收。目前,全州天麻产量0.87万吨,产值4.17亿元,带动就业25000余人,有效促进了当地村民增收。如镇远县黔康源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采取“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在羊场扎营关建立了万亩天麻基地,解决当地群众就业50000人次,支付劳动报酬600万余元,有力的带动了种植户增收致富。黎平青江农业有限公司每年带动农户就业200余人,发放工资共计520余万元,2022年以来,发放工资200余万元,预估产值可达0.33亿元。雷山县方祥乡世章天麻开发有限公司以农户为主体,建立完善的“公司+合作社+农户”的联结机制,按照统一提供麻种,统一技术指导,统一保价收购的“三统一”和合作社及农户负责种植、流转土地和菌材抚育的管理运营模式,以雷公山为中心,以大塘镇为重点辐射西江、永乐等全县8乡镇,带动农户1000余户,受益农户人均增收2000元以上,实现产业发展、农民增收目标。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