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 :
个人中心| 无障碍 | 适老版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图片新闻

黔东南州肉牛产业蓬勃发展 规模效益双提升助力乡村振兴


字体: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视力保护色:


在黔东南州山川秀美、生态宜人的土地上,绿水青山间处处涌动着勃勃生机,良好的生态环境宛如一幅天然画卷,为各类产业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其中,黔东南州肉牛产业正呈现强劲发展势头,产业规模持续扩大,现代化水平显著提升,已成为带动农民增收、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支柱。最新统计数据显示,该州肉牛产业在养殖规模、金融支持、设施建设、链条延伸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一、产业规模稳步扩大,养殖结构优化升级

根据州统计部门数据,截至2024年末,黔东南州牛存栏量达到38.25万头,全年肉牛出栏量14.81万头,产业基础扎实。规模化、标准化养殖成为发展趋势,全州拥有设计年出栏50头及以上的肉牛规模养殖场452个,年出栏10-49头的适度规模家庭牧场1061个,规模化养殖比例显著提高。为提升牛群质量和生产效率,2024年全州从省外引进优质牛种65318头。


二、金融财政强力支撑,风险保障体系完善

产业发展离不开强有力的金融和财政支持。2024年,金融机构向全州肉牛产业发放贷款总额达7.19亿元,有效缓解了养殖主体融资难题。同时,风险保障体系日益健全,全州完成肉牛养殖保险投保26805头。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为应对市场波动、保障养殖户特别是脱贫户收益,创新推出肉牛价格指数保险,承保脱贫户(含监测户)1968户的肉牛4336头,完成进度100.02%,筑起了防范返贫的产业防线。州、县各级政府积极落实产业奖补政策,2024年投入肉牛产业奖补资金3.05亿元,惠及养殖户38592户,覆盖肉牛66211头,极大调动了养殖积极性。


三、基础设施加速建设,供应链条持续优化

大型现代化养殖基地建设提速。2024年,全州新建(含改、扩建)存栏500头以上的大型肉牛养殖场11个,新增养殖能力6500头以上,为产业提质增效注入新动能。在牛源供应环节,创新性的“小牛超市”模式发展成熟,全州已建成14个,2024年全年累计销售牛犊19975头,有效解决了养殖户购牛难、买牛贵的问题,优化了牛源供应链。


四、产业布局清晰明确,未来发展前景广阔

黔东南州正积极构建层次分明、优势互补的肉牛产业发展新格局:以黄平县、镇远县为核心区,黎平县、从江县、榕江县、岑巩县、剑河县、天柱县为支撑区,引领其他县(市)协同发展。这一布局旨在推动肉牛产业实现“扩量、提质、增效”的目标。


五、产业基础不断夯实,综合效益日益凸显

在政策引导与市场驱动下,黔东南州肉牛产业基础日益牢固。饲草料保障方面,充分利用林地资源,加大农作物秸秆饲料化、酒糟酱糟利用力度,牧草种植面积稳步增加。产业链条逐步向加工、销售延伸,产业附加值提升空间巨大。


随着规模化、标准化、现代化水平的持续提升,以及产业布局的优化和链条的完善,黔东南州肉牛产业正朝着“农民增收、企业增效、产业增速”的目标稳步迈进,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了坚实的产业支撑。


分享到: